制勝創新管理顧問公司

【工程師上班上到一半被請走!】台灣科技業裁員潮只是開始,美國關稅連環爆將引爆企業倒閉風暴!

2025.04.08

【工程師上班上到一半被請走!】台灣科技業裁員潮只是開始,美國關稅連環爆將引爆企業倒閉風暴!

(蘇峰民博士彙寫)



一、開場:昨天是他、明天會是你嗎?

2025年3月,一家台灣知名科技公司傳出無預警裁員,多名資深工程師在毫無通知下被人資「叫去喝咖啡」,15分鐘內打包、離開大樓。

這並不是單一事件。過去90天內,台灣電子製造、IC設計、網通設備、面板與EMS代工業,至少已有8家科技企業陸續縮編、凍薪、甚至進入重整程序。

這一波裁員風暴不是「管理失當」,也不是「獲利不佳」,而是台灣科技業「遲遲無法因應國際經貿劇變」,遭到全球供應鏈淘汰的警訊。
 


二、背後的黑手:美國關稅政策正悄悄撕裂台灣科技業

1. 美國關稅與本地就業:有直接關聯!

過去20年,台灣科技業仰賴「設計在台灣、製造在中國、出口到美國」的三角架構運作,但這種模式已被美中貿易戰徹底打破
隨著美國自2024年底起擴大對中國出口的301條款關稅、並增加對「非美本地製造商品」的檢驗與關稅審查,台灣產品即便不是在中國製造,也無法幸免於難。

範例:

  • 台灣設計的Wi-Fi路由器產品,由泰國廠代工,但晶片來自中國,仍被課以25%附加稅

  • 某IC封裝大廠將大部分產線留在新竹,但由於終端產品在深圳組裝,出口至美國仍被要求繳交高額稅款

2. 為什麼會「無預警」裁員?

因為客戶訂單量已急速緊縮,但這些企業過去半年還沉浸在「疫情紅利」的假象中
而這些裁員,不再只發生在製造端,連設計部門、研發工程師、AI資料工程人員都在裁名單中。

這不是「員工沒價值」,而是公司整體價值鏈與商業模式被迫重組,否則連續虧損就在半年內發生。



三、哪些產業最危險?誰會是下一個倒下的?

高風險產業 原因
通訊設備製造 美國擴大資安審查,含中國晶片的產品被列黑名單
面板與顯示器 面板報價下跌、需求萎縮,且出口美國成本暴增
EMS代工業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關稅+低毛利模式難以存活,美國要求「在地製造」將排擠海外製造商
中小型IC設計公司 出口萎縮、無法與大型系統商簽長約、AI晶片研發門檻太高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零組件供應商 被排除於品牌大廠新供應鏈之外,營收驟減


四、台灣企業該如何活下來?五大方向是你唯一出路!

1. 從「設計外包」變成「品牌主導」

→ 不再只是為美國品牌代工,而是擁有自己品牌、自己的通路、自己的專利
→ 舉例:聯發科切入AI PC市場、開發旗艦晶片品牌形象;友達擴張智慧醫療面板應用

2. 將供應鏈「去中國化」+「美墨越三地轉型」

→ 將組裝從中國轉至越南或墨西哥,靠近終端市場減少稅負風險
→ 在美國設實驗室與服務據點,提高與客戶整合度與黏著度

3. 投資AI + ESG雙軸營運能力

→ 用AI盤查碳足跡、模擬供應鏈風險
→ 提供客戶一站式合規報告,贏得更多ESG導向大單(如Google、Amazon、Tesla)

4. 加入新興貿易聯盟(如IPEF供應鏈模組)

→ 爭取政府協助進入IPEF或數位貿易協議,爭取未來可能的「關稅豁免資格」

5. 發展「碳權+技術授權」新營收模式

→ 不再只賣產品,而是賣「碳中和服務」與「系統授權」
→ 舉例:提供AI節能晶片+碳排透明方案,變成整合型服務供應商



五、政府與產業應如何同步出手?

對象 行動方案
經濟部 成立「產業供應鏈轉型基金」協助企業赴美/越南設廠
勞動部 推出「科技產業裁員風險應對小組」+工程師轉職培訓
國發會 協調與美方洽簽數位貿易/供應鏈安全協議
科技部 鼓勵大學+產業開發下一世代 AI半導體/ESG治理平台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投資台灣事務所            協助企業簡化海外設廠審批與稅務法規,提供土地、勞工、資金配套支持

六、結語:裁員只是表象,本質是「產業定位」已不合時宜

今天你可能還在公司明亮的辦公室,明天你就可能像那些工程師一樣,被一句「財務重整」請出大門。這不是你的錯,但你必須為自己的未來負責。

  • 不要再以為台灣會永遠是全球科技製造基地

  • 不要再以為「便宜+快+準」的代工能力可以撐過所有風暴

  • 不要再以為你不會是下一個裁員名單上的人
    重新思考企業價值鏈、改寫產品定位、擁抱AI與ESG,是台灣企業存活下來的唯一通行證。

    想要了解完整資訊請洽02-86019047 黃經理



出處與參考資料

  1. 台灣勞動部《2025科技產業就業趨勢調查報告》

  2. 美國USTR關稅政策白皮書(2025年1月版)

  3. 彭博社 Bloomberg – Asia Layoff Monitor 2025

  4. 經濟日報《工程師上班突被裁 專題》2025年3月

  5. 工研院IEK產業轉型白皮書(2024)

  6. 台積電、聯發科、友達2023年永續報告書

  7. CNBC, WSJ, 日經亞洲 – 關稅與製造業危機追蹤系列